半纹帚形蛤

Cardiomya fortisculpta   Kuroda
   

  9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贝壳小型,壳质薄脆,极膨胀,两壳相等;壳顶突出,向内卷曲,位于背部近中央处;壳的前缘截形,前背缘平直,同前缘几乎成直角相交;壳的后部形成短的喙状,后背缘微下陷,后端微上翘,微开口;壳表被以淡黄色壳皮,在边缘处较明显;整个壳表面被以规则的同心刻纹,放射肋只存在于壳的后部,有4条粗壮的肋,在其间另有5条细的次生肋与其间隔出现,肋的脊较尖锐;喙部有10条放射肋,其中背部的4条较弱,极不明显。
壳内白色,其后部有同壳表放射肋相应的放射沟;壳的后腹缘具齿状缺刻;壳内的前、后闭壳肌痕和外套痕均不明显,但从肉体部的观察可以得知其前闭壳肌痕应是圆形,后闭壳肌痕肾脏形,外套线有一浅的外套窦;右壳铰合部的后侧齿强大,左壳无铰合齿,但在着带板之后壳质略有加厚;两壳的内韧带着带板前倾,但不相等,右壳者较弱,同后侧齿相连。
标本测量(mm) 壳长 壳高 壳宽
13.0 10.5 7.7


大小

标本测量(mm) 壳长 壳高 壳宽
13.0 10.5 7.7

生物学

生态习性在日本栖息于水深100—200m处,我们的标本是采自510m深处的软泥底。


生境信息

生态习性在日本栖息于水深100—200m处,我们的标本是采自510m深处的软泥底。

海拔范围

生态习性在日本栖息于水深100—200m处,我们的标本是采自510m深处的软泥底。

分类讨论

讨论Habe(1964),Knudsen(1967)和作者(1990)都先后认为本种是Car-diomya alcocki Smith 1894的同物异名,最近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,作者认为两者有下列各相异点:C.alcocki的喙部较长,左、右两壳都有发达的后侧齿,放射肋遍布整个主体部。而C.fortisculpta的喙部极短,同主体部无明显的界限,其左壳铰合部无后侧齿,主体部壳表的前部无放射肋。基于上述各点,作者认为它们应是两个不同的、各自独立的种。

标本信息